近读田晓菲《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 化研究》。作者告诉我们:《尘几录》的主要目的, 是勾勒出手抄本文化中的陶渊明被逐渐构筑与塑 造的轨迹,并认为:“每一个抄本和版本,都是一场 独一无二的具有历史性和时间性的表演,参与表 演的有抄写者、编辑者、评点者、刻版者和藏书家, 他们一个个在文本上留下了他们的痕迹,从而改 变了文本。”《尘几录》是一本才情与学理、辞章 与考据俱佳的学术作品,在陶诗研究中具有开拓 性,对接受史研究也具有启示性。上面一段与尧 斯名言颇为相似的论述,引发我进一步思考贾岛 《寻隐者不遇》从“手抄本”到“印刷本”的诗学旅 程,进而探讨其千年接受史的学术意义。
《寻隐者不遇》流传考
贾岛生前科场屡挫而诗名流播。姚合《寄贾 岛》日:“新诗有几首,旋被世人传”。然而《寻隐者不遇》似并不在此列。一是“唐人选唐诗”中未见 此绝。诗友姚合《极玄集》,被称为“识鉴精当,去 取法严”,岛诗未取一首。韦庄继姚合成《又玄 集》,取岛诗五首,但未见“寻隐”。稍后韦毂编《才 调集》,选岛诗七首,仍未见此绝。二是贾岛自名 诗集《长江集》(《四部丛刊》本),也未见此绝。
这首单纯的寻隐佳作,从“手抄”到“印刷”,经 历了一段复杂的流变过程。诗篇最初藉北宋《文 苑英华》和南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得以流传,但 作者、诗题互不相同,诗的首句也稍异。此后两宋 迄今千余年,在总集、选本、别集等不同类型的不 同版本中,编选者对绝句的作者、诗题与诗句的取 舍态度,均有所不同。
分歧最大的是作者的归属,其演化过程似可 概括为“两个源头,三种态度”。先说“两个源头”, 即北宋的《文苑英华》和南宋洪迈的《万首唐人绝 句》。《文苑英华》卷二百二十八“道门类”首载此诗,署名孙革,题作《访羊尊师》,诗曰:
花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文苑英华》虽直至南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刻印 问世,但最初成书实在二百多年前的北宋太宗朝 (977--997),其时去唐不远,所收诗作应有所据。
《万首唐人绝句》卷二十五收《寻隐不遇二 首》,署名“无本”。诗曰: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闻说到扬州,吹箫有旧友。人来多不见, 莫是上迷楼。
第一首的诗题、作者、首句均与《文苑英华》不同。 《万首唐人绝句》成书于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 其时《文苑英华》尚未刊印,洪迈所收署名“无本” 的《寻隐不遇二首》,当另有所据。而所谓“无本”, 即贾岛为僧时的法名。
计有功《唐诗纪事》早于洪迈《万首唐人绝 句》,卷四十《贾岛》条未见《寻隐不遇二首》,但卷 三十二《包何》条有《同诸公寻李方真不遇》一绝, 云:“闻说到扬州,吹箫有旧友。人来多不见,莫是 上迷楼。”此即以上第二首。《万首唐人绝句》中两 首“寻隐不遇”,意趣绝然不同,前者虔敬,后者几 同戏谑。莫非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令人抄类 而成书”(刘克庄语)时,“抄手”将题目相近的包何 诗,误置于无本名下?
洪迈《万首唐人绝句》之后直至宋末,现存宋 人著述论及《寻隐不遇二首》第一首,均将作者署 为“无本”。南宋中期王十朋《东坡诗集注》卷七 《庐山五咏·庐敖洞》“还在此山中”句注日:“唐僧 无本诗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南宋后期 陈景沂《群芳备祖》后集卷十四木部载此诗,诗末 署名“无本”。宋末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之九 载魏处士《寻隐者不遇》,评日“愚谓:此诗模写幽 寂之趣,真所谓蝉蜕汗浊之中,蜉蝣尘埃之表,与 僧无本诗同一意趣。”其后附录了“僧无本《访隐者 不遇》”。以上三人,或引短句,或引全诗,或诗题 不尽相同,但作者均署“无本”。这是简单因袭洪 迈,还是宋人共识?
从元明清直至现代诸总集、别集、选本的编 者,对作者归属的看法大致可分“三种态度”,即遵 循《文苑英华》的“孙革派”,赞同《万首唐人绝句》的“无本~贾岛派”,以及二者并存的“存疑派”。
基于DSP的电源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开发摘要:介绍了一种基于DSP的逆变电源控制系统,详细阐述了系统组成结构和软硬件设计。该系统采用TMS320F2812作为主控制器,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硬件电路的搭建,实现了对逆变电源的数字控制。实验结果证明
[开关电源]芯龙 xl7015 帮忙有谁同行用过XL7015这个片子,究竟怎么样啊?可靠不?帮忙给个回应国产芯
使用得当效果还是蛮好的
可靠性自己弄个小批量烧下机,就清楚了。
jjjyufan发表于2016-4-710:18
国产芯
使
[稳压电源]贴片的过流保护器件我的电路板子很小,大概面积是6*6mm,为了预防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当电路中电流达到20ma时,电路中有个器件会烧毁,为了保证安全,想用一款保护元件(体积必须小),请问哪款合适你这个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