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色差
单张纸胶印是一个复杂的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可变因 素,如果控制不好就会产生很多 问题。其中,色差是最容易出现的 问题,也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从 印刷色彩学的角度来说,色差(△ E)代表两个颜色间的差异,可以 用数字来描述颜色的差异量,通俗 地说就是标准颜色与复制品颜色之间的颜色差异。
首先了解一下色差值与视觉感 受的关系:当△E≤1时,人眼几乎 感觉不到色差;当1<△E≤2时,人眼对色差感觉很小;当2<△E≤3.5时,人眼对色差的感觉中等;当3.5<△E≤6时,人眼对色差的感觉明显;当△E>6时,人眼对色差的感觉强烈。当然,△E的表达方式仍可能与人眼观察的色彩感觉有差异。
二、加强规范操作是有效控制色差的必然方法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控制色差 最主要的手段是控制好水墨平衡,控制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保证水、墨辊的精确设定是优良印刷质量的基本保证
⑴各种型号机器的水、墨辊排列都有所不同,必须严格按照本机 型装配图进行拆卸和安装。辊子的 安装与拆卸顺序基本相反,注意辊 子拆卸的顺序和方向,取下的水、 墨辊要放在合适的墨辊架上,以免 损坏辊子表面,更不能随便将水、墨辊直接放置在台面上。
⑵必须定期检查并确定所有 水、墨辊的表面质量状况,并确保 没有任何缺陷。如果水、墨辊的表 面有损坏,则需重新研磨;如果辊 直径小于机器要求的最小标准直径时,则应该及时更换。
⑶必须定期检测水、墨辊的直径、硬度、同心度及墨辊的基本设定值。
⑷运用测试墨带宽度的方法确 定墨-版之间的压力。给墨辊上一 层均匀的墨膜,将胶印机停几秒, 油墨被挤出墨辊接触区域,点动机 器,使用墨痕宽度标准卡检查墨 辊表面设定值是否正确。墨辊上 的墨痕宽度不仅要符合所需宽度 值,且沿整个辊子宽度应该均匀 一致。每根辊子的接触压力都必须 严格按照各机型的操作说明书所规 定的标准认真调节,做到规范化、 数据化。否则,印刷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
⑸调节辊之间压力时,必须使 用墨痕宽度标准卡,建立统一标 准,精确比较墨辊左右压力,减少人为误差。
⑹必须定期保养水、墨辊,在 每印完一个活件后要进行清洗,每 次换墨色之前进行保养。最多一个 月要彻底清洗一次,每月拆出水、 墨辊并用清洁膏处理橡胶辊表面, 应经常清除墨辊两端积附的干墨, 刮除塑胶辊上的干墨皮。检查墨 辊,并用恢复剂处理。清除墨辊轴 承上的积墨、油污,并检查轴承 是否完好、转动灵活、无间隙,完毕后涂抹适量黄油。
⑺印刷机组在无墨状态下绝不 让墨辊长时间高速运转,不印刷的 机组必须打上空转剂,最好一并设 定串墨辊停止串动,防止辊子干磨损坏。
⑻刮墨刀片应保持干净,背面无干墨积附。洗车时压力不能太大,防止磨损串墨辊。
2.水箱是保持水墨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箱应该每周清洗一次,包括 中间水箱、制冷机散热片的定期 除尘,以保证机器处于最佳工作 状态,正确设定水箱的各项技术指标。
⑴异丙醇(I P A)含量为8%~ 10%。使用不同的润版液,异丙醇 的百分比含量也有所不同。异丙醇 可降低润版液的表面张力,增加润 湿效果;可提高润版液的动态黏 度,使转移到印版上的水量更多。 使用异丙醇后会使润版液膜均匀, 且水墨平衡可立即稳定。使用异丙 醇还可以减少橡皮布堆墨现象,并 能降低油墨回流污染润版液。异丙 醇会快速蒸发,这样可以冷却印版 和输墨系统。由于异丙醇的作用, 润版液中微生物的增长也得到了抑 制。异丙醇的蒸发速度随温度高低 而变化,温度高,蒸发快;反之 则慢。版面水分随异丙醇含量的 多少而变化,异丙醇含量多,水分 小;反之则大。异丙醇百分比的变 化会影响印刷过程中版面水分的变 化,所以必须严格控制温度和异丙 醇含量。
⑵保证润版液的电导率在800 ~1 800 μ S、润版液含量(体积 比)为2%~3%。润版液含量的变化 会使电导率产生变化,增加润版液 的含量会使电导率升高。应将其与 水箱长期不清洗引起的电导率升高严格区分。电导率超过最高值时,版面易起脏,水分难控制,影响水墨平衡。
⑶润版液的温度控制在10℃~ 12℃。印刷过程中,润版液温度的 变化会影响水分的变化,润版液温 度升高,醇溶剂挥发快,版面水分变化会使水墨平衡失控。
LCD显示屏出现闪烁的原因与解决 比较CRT与LCD两类显示屏时,其中一项最为普遍见到的差别是闪烁问题。一般都会以为CRT显示屏有闪烁,而LCD则没有,查实两类显示屏皆有某程度上的闪烁,机制上的差异和纠正方法影响到成功率。本文讲述L
通信网动力需求及开关电源发展趋势探讨一、前言通信电源是通信网络的关键基础设备。在通信网络发展初期采用的相控整流电源满足的只是基本的稳压供电要求,而在通信事业大发展的十几年中,通信电源行业在强劲需求带动下经历了快速变革。纵观通信电源发展过
客车网络控制中CAN/CAN网桥设计1 引言控制器局部网CAN[1][2](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德国Robert Bosch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初为汽车业开发的一种车载专用串行数据通信总线,经过多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