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恢复时间定义为trr,从t0开始到电流衰减至IRRM的20%时结束。如图14所示,将t一体电感rr细分为tf和ts,则可以得到一个用来定性描述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的系数,即软性系数
s=tf/ls (8)
图15示出了一个准实用的测量线路。
换流速度di/dt可由开关器件的栅极电阻来调节。Vk是直流母线电压,在电容、IGBT和二极管之间的导线上存在寄生电感。图16显示了应用双脉冲情况下IGBT的驱动信号和IGBT以及二极管的电流波形。当关断IGBT时,负载电流由IGBT切换至二极管,从而展示出二极管在该时期的恢复特性。而在开通IGBT时,IGBT也接续续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图17用较高的时间分辩率显示了这一过程。图17(a)表示了IGBT的电流和电压波形以及开通过程中的损耗;图17(b)则显示了二极管的电流和电压波形以及损耗。
图17 图15所示电路的电流、电压和功率损耗
当IGBT接续续流二极管的反向峰值电流时,它的电压还处于直流母线电压〔在图17(a)中为1200V〕的水平上。此刻IGBT的开通损耗为最大值。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功率电感两个部分。
1)第一部分为电流上升至反向恢复电流的峰值阶段以及其后的按照di/dt速率的下降过程。对于一个软恢复二极管来说,dir/dt和di/dt的值大致相当,而反向恢复电流的峰值IRRM对开关器件的冲击则最大。
2)第二部分为拖尾电流部分,即反向恢复电流缓慢衰减至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trr不再具有明显的意义。因为,此时二极管上已具有电压,所以二极管内损耗的主要部分产生于拖尾过程。对于一个刚性的、不含拖尾电流的二极管来说,尽管它的开关损耗很低,可在实际中还是无法被应用。对于IGBT来说,因为,它的电压在拖尾阶段已经降至很低,所以,拖尾电流对IGBT的损耗影响差模电感并不大。
在实际应用中,与IGBT的开关损耗相比,二极管的损耗要低得多〔在图17(b)中,采用了与图17(a)中IGBT损耗相同的尺度来显示二极管的损耗〕。因此,若要使IGBT和二极管的损耗之和保持较小,则应尽量减小反向恢复电流的峰值,同时,将大部分存储电荷保留至拖尾阶段再释放。这一设计理念的实现由二极管所能散发电感器 设计的最大开关损耗所限定。所以,就一个二极管对整体损耗的影响来说,最重要的参数就是其反向峰值恢复电流IRRM,它应当尽可能地小。
让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电力电子线路,例如,置于一个模块内的直流斩波器。它的寄生电感Lσges约在40nH左右,起着降低过电压的作用。因为,理想的开关并不存在,所以,在二极管反向恢复期间,IGBT的电压会有所降落。实际测得的电压值为
-V(t)=-Vk-Lσges(dir/dt)+VCE(t) (9)
式中:VCE(t)是加在IGBT上电压的瞬时值。
对于一个典型的软恢复二极管来说,在电流上升速率不太高(≤1500A/μs)以及寄生电感为最小的情况下,电压v(t)在任一时刻都小于Vk,不存在电压尖峰。
图18显示了用这个方法来描述恢复特性的一个例子。在图18中所示电感厂家的条件下,让我们来比较两种二极管的过电压。其中一种的载流子寿命是用铂扩散的工艺来调节,通过降低p发射极的效率来获得软恢复特性;另一种是CAL二极管。在额定电流(75A)时,铂扩散的二极管同CAL二极管具有相同的软特性。但在电流较小时,由于前者的开关特性过于刚性,因而产生了过电压,其最大值在10%的额定电流时可能会大于100V。在电流更小时,由于所应用的IGBT的开关更慢,过电压也再度减小。CAL二极管则在所有这些情况下均不会出现明显的过电压。
2.1.4 对续流
基于UC3842的电流控制型开关电源电压控制型开关电源会对开关电流失控,不便于过流保护,并且响应慢、稳定性差。与之相比,电流控制型开关电源是一个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能克服电流失控的缺点,并且性能可靠、电路简单。据此,我们用UC38
MST717C显示驱动芯片驱动TFT液晶显示屏介绍本文应用MSTAR公司推出的MST717C显示驱动芯片驱动TFT液晶显示屏,作为车载多媒体信息显示终端,具有成本低廉、显示效果好、应用简单等特点。重点讲述了MST717C外围电路的设计以及基于MSTA
混合集成电路DC/DC变换器的设计与应用传统的采用分离器件设计的电源变换电路具有很多缺点:电路设计与开发周期冗长;由于具有较高的寄生参数,电路性能较低;所设计电路具有较大的解决方案尺寸;器件选型困难;分离器件较多,系统电路存在可靠性问题。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