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DBS对癫痫治疗的机理,首先开发了微型迷走神经电刺激实验器(Vagus Nerve Stimulator,VNSr),并植入大鼠体内进行癫痫治疗的研究。分别在大鼠出生后35天(Postnatal 工字电感器35 days, P35)和P60时埋植神经刺激器刺激电极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EEG)记录电极,借助电刺激器发出一定频率、脉宽和强度的脉冲刺激迷走神经,通过观察动物自发性癫痫发作(Spontaneous Recurrent Seizures,SRSs)的频率、皮层和海马EEG的频谱变化、水迷宫测定动物的视-空间记忆功能及Timm和Thionin组织染色观察大脑神经病理学改变,来测定神经刺激器对癫痫的治疗作用。
电刺激器由植入电极、连接导线及皮下脉冲发生器三部分组成。脉冲发生器产生的刺激电流经刺激电极刺激迷走神经。植入动物体内的电刺激器需要在设定的时间开启。在一个时间间隔里,发出一定频率的刺激脉冲电流。本文主要叙述电刺激器的设计思想。
1 电刺激器设计要求
本系统中植入动物体内的电刺激器属于开环控制,设定为间歇式工作方式,根据前期实验结果,结合参考文献1提供的参数,刺激器工作间隔时间为5分半钟,刺激器每工作30秒,输出一次刺激电流,然后停止工作5分钟,如此循环往复。工作过程是输出频率30Hz、脉宽500μs的刺激电流。为了准确控制设定的参数,本系统中嵌入了单片机。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电刺激器设计的关键是高可靠性、微型化和低功耗。因此采用纽扣式电池供电,选用低功耗、微小封装的高可靠性单片机和元件。
2 电压调整
本系统采用3V纽扣式锂电池供电,为了达到刺激电流的强度要求,需要将电压提升。电压的提升应选用高效率紧凑型DC/DC进行升压。可供选用的紧凑型升压DC/DC的IC元件很多,例如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LM2703、LM2733,凌特公司的LT1615,德州仪器的TPS61040,台湾易亨电子的AP1522等等。这几种IC都是SOT23-5的紧凑型封装,管脚完全兼容,这也是本系统选用这种IC的原因,不担心芯片缺货,将外围元件参数稍做修改就可以对IC进行互换。电压调整电路的接线原理图如图2所示。
LT1615是微功耗高效率的升压DC/DC,输入电压范围为1.5V~15V,适用于最大输出电流小于100mA的场合。芯片在空载时的静态工作电流为20μA,当4脚SHDN为低电平时关闭芯片,其静态工作电流仅为0.5μA。芯片的工作效率约为75%。输出电压值由图中的R2和R4决定: 。
使用3V电池直接给单片机供电。单片机通过图中的ON_OFF控制包括DC/DC电路在内的外围电路的供电,在工作的间歇期进入休眠状态无输出脉冲时,将ON_OFF设为高电平,切断外围电路的供电,从而有效地降低系一体成型电感统的电流损耗。
3 ATmega48单片机及其脉冲发生电路
3.1 ATmega48单片机及应用
ATmega48单片机共模电感器是At功率电感器mel公司广州电感器在2004年底推出的微功耗高性能八位单片机,采用TQFP32紧凑型封装,批量生产时还可以选用更小体积的MLF32封装(尺寸仅为5mm×5mm)。内有4KB的Flash程序存储器、256B的EEPROM和512B的静态存储器。支持ISP串行下载方式。
节能新启发:太阳能LED照明 1 引言20世纪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主要能源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同时加上环保压力的不断增加,提倡环保、节能已是各行各业发展的趋势所在。太阳能作为地球上真正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将是21世纪最理想的新能源
基于ARM7处理器的USB接口与CAN总线的实例为了更好的将USB的通用性和CAN的专业性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的USB接口接入CAN专业网络,实现系统控制的便利性和应用的高效性,本文讲述了一种基于ARM7处理器实现USB接口与CAN总线的实例,通过
基于自激推挽式小型化二次电源的设计0 引言 在数模混合电路系统中,需要多个电源供电,为了减小外界供电电源的数量,实现系统供电电路的小型化。本文基于电流反馈型自激推挽电路设计出了+10V,200mA和-10V,100mA输出的电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