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在印刷行业的应用,印刷活件和印刷经营模式的变化对印刷过程色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常见印刷过程中从印前到印刷的色彩管理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过程。输入、显示及印刷等设备的色彩管理可以在较小的地理范围或印刷专业范围内较容易地实现。但在网络印刷中,客户的特点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客户所在地理范围扩大了,客户变为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印刷经营模式的转变,网络客户的印刷专业性下降、人数剧增,客户所属专业五花八门,人数可能会达成千上万。在这种印刷色彩管理环境由相对封闭式变为开放式的情况下,实现印刷色彩管理是网络印刷复制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尤其是实现网络印刷客户端色彩的所见即所得是网络印刷色彩管理的重点内容。
1 基于网络的色彩管理方法基础
在实际的网络印刷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客户端的显示器在没有校正的情况下,观察到网络印刷企业模板上的颜色与网络印刷企业所提供的模板印刷颜色之间的色差大于印刷行业色差标准。其实在颜色设置和色彩管理配制文件设置相同时2幅图的颜色数据是完全相同的。
由于以上原因,网络印刷完成后邮寄给网络客户自己DIY的印样,客户因为色差太大而不接受。其原因是,客户所要得到的是自己显示器上所显示的颜色效果,要求实现颜色的所见即所得,而不是网络印刷企业库中原有颜色数据的印刷结果。通常处理这种印刷颜色纠纷的方法是,网络印刷企业用印刷色彩管理软件和屏幕测色仪等,到客户那里为其显示器校色。但现在的问题是网络印刷的客户不受区域限制,人数众多,而且有可能印量很少,印刷企业不可能跨省、跨国甚至跨洲地去校正屏幕。另外,一次校色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可能需要反复进行。所以只有让客户自己进行色彩管理才是最节省成本的。但让每一位网络客户去购买专业的色彩管理软件和屏幕测色仪器目前也不是很现实。基于以上情况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网络印刷色彩再现方法。
目前基于网络印刷的图像色彩再现方法及其特点主要有:
1)网络印刷服务企业提供印刷设计模板库和图片库,由客户到网上进行版式和图像选择。这种方法由于网络传输和显示器的不同,会造成客户端显示器上所见到的模板和图像颜色与所印制的印样颜色有差别而产生印刷色彩再现纠纷。
2)网络印刷服务企业上门为客户进行专业的显示器颜色校正。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印刷色彩的管理。但随着网络客户人数的增加,以及其地理分布的扩大,这样做使得工作量相当大且成本很高。
3)网络印刷服务企业要求客户在传输文件时,在图像上标注特殊色块的颜色。这种方法由于显示的原因不能实现客户对颜色的所见即所得,另外印刷再现颜色也较困难。
4)网络印刷服务企业或客户邮寄打样样稿,完成校对并签样。这种方法能达到客户的色彩再现要求,但会使印刷周期拉长,成本增加,有时邮寄成本所占的成本比例可能大过印刷成本所占的比例。
5)印刷网络企业远程登录客户计算机,对客户的显示器进行校色。这种方法由于颜色的显示信息不能反馈,所以实际上不能实现客户端颜色的所见即所得。
从以上的几种方法可以看出,目前网络印刷企业实现客户端色彩管理的方法不适合网络印刷的特点,不是工作量太大,就是成本高,印刷周期长。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减少网络印刷企业工作量,使客户实现所见即所得的简单易操作的色彩管理方法。由此笔者提出了印刷色谱校正法和灰梯尺校正法。通过客户的视觉观察,对用于制作网络印刷活件的显示器进行偏色的判断和校正,实现客户端颜色的所见即所得,达到网络印刷企业色彩管理的目的。
网络印刷与非网络印刷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印刷客户所处地理范围扩大,客户数增多,小批量、个性化印刷活件增加。针对如何实现客户端色彩的所见即所得,解决网络印刷中存在的色彩复制纠纷,同时又节约网络印刷成本,缩短网络印刷周期的问题。笔者提出简单易行的由网络客户自行进行色彩管理,实现网络客户端图像所见即所得的处理网络印刷色彩管理问题的一种方法。结果显示:采用色谱校正法和灰梯尺校正法,可以使客户端的色彩显示效果得到一定的改善,可以减少网络印刷企业与客户间的印刷质量纠纷,尤其是降低网络印刷企业成本,缩短网络印刷周期。希望此种色彩管理方法对目前网络印刷色彩再现有一定的帮助。
[DCDC]SMT回流焊后,LM2596-5.0芯片出现通体发黄本帖最后由fangzimo于2015-12-2110:44编辑
最近公司生产的一批产品中,发现LM2596-5.0经过回流焊后,芯片出现通体发黄现象,如下图,左边为经过炉出来的,右边为正常的;
现象一:发黄
[开关电源]一般电解电容的功耗是多少时存在风险最近算了一个电解电容的纹波电流,然后查到电解电容的ESR,然后计算得出功耗是3W,请问3W功耗的电解电容是不是有点大?它自己体积有多大?看电容的工作条件和环境而定,还有你这个3
模块电源与应用模块电源模块电源是可以直接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使用的电源模块,它可以用于数字或模拟负载的供电应用场合。电源模块化是开关电源的发展趋势,其可以提高电源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可用性、使用方便性,缩短电源的维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