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这样一个主题,一是笔者近年发现,期刊研究尤其是对传统期刊的研究有受数字图书馆研究和电子期刊研究冲击的现象.直观表现是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呈(有)下滑趋势(现象);二是人类即将跨入2l世纪之前或从那时起,国人(更多的是业界人士)在思考,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期刊带人新世纪。通过2001年11月1日北京中国期刊展之后,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中国印刷期刊怎样打造品牌,走向世界,期刊工作乃至期刊研究如何与之相应;三是网络环境下诸多媒体并行发展,印刷期刊是否会受到其他媒体尤其是电子期刊的冲击,它们又怎样发展才能像和睦的兄弟一样成长。答案应当是印刷期刊与电子期刊在新技术支撑下,为了满足不同的读者需求而共同发展,生存发展的条件之一是各自具有的特色,宏观的发展空间相差无几,发展速度不会相同。近一个时期印刷期刊的主导地位还不会被取代,但是.按照事物发展进化理论,电子期刊终究会替代印刷期刊,这种替代需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1 印刷期刊的产生是人类交流信息与传播知识的需要
关于期刊,中国大百科全书定义为:有固定名称,定期或按宣布的期限出版,并计划无限期出版的一种连续出版物。世界上最早的期刊是1665年1月和3月分别在法国巴黎创刊的《学者杂志》和英国皇家学会创办的《哲学会刊》。1792年祖传中医唐大烈编辑刊印的《吴医汇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种具有期刊性质的连续出版物。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出版了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这是外国人创办的第一种中文期刊。1894年甲午战争后,我国一部分爱国知识分子,纷纷出版报纸杂志,宣扬救国之道,创办了《中外纪闻》、《时务报》、《湘报》、《东方杂志》等。1792年到19l0年我国共出版了200多种期刊。
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在“五四”时其呛0办的《湘江评论》、《天津学生联合会会报》等刊物与1915年创刊的《科学》杂志和《清华学报》,以及后来创刊的《北京大学日报》、《史地学报》、《自然界》等期刊,则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代学术期刊。1920年8月5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我国第一种工人刊物《劳动界》以后,我国的本土期刊有了较快的发展,从1792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近160年时间里,我国出版的有参考价值的期刊,有实物可查的共计达21000余种。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期刊出版业获得了长足发展。1949年,我国仅有期刊257种,总印数2000万册。全国人均不足0.1册;1979年达到1470种,总印数达11.84亿册,全国人均l册;2000年底,发展到8725种,总印数达29.42亿册,全国人均2册多。我国印刷期千码理智地发展仍是今后一个时期的总趋势。
印刷期刊是人类的一种传播知识和交流信息的工具,交流是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石,是人类社会的第一需要。印刷期刊诞生之前,人类传播知识、交流信息除图书之外,就是简单的记录方式或方法,障碍知识传播与信息交流成为主要矛盾,印刷期刊的诞生,是对信息交流尤其是对科学家们“科学沙龙”中讨论成果的传递的满足,弥补了图书交流信息单一、面窄、速度慢的不足,迎合了人们的需要,期刊诞生对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乃至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我国自《吴医汇讲》为了传教当时的医术,到毛泽东、周恩来创办《湘江评论》和《天津学生联合会会报》,倡导科学民主,反对封建专制和落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乃至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期刊的革命作用体现了期刊特有的而其他传媒所不能取代的重要职能。
期刊诞生初期,多数属于创刊又停刊或是停刊再办刊的往复进化过程,这既符合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也是期刊与社会互动的结果。纵观印刷期刊(或称传统期刊)产生、发展的历史,是一个起步小,由缓慢到不断加速的发展过程,这一点与电子期刊有很大区别。
2电子期刊的产生依赖于新技术,其改变了信息传播途径和人们的阅读方式
相对于印刷期刊,电子期刊的产生并不是或不完全是人们为了传播知识与交流信息寻求一种工具.而是科技手段的产物.它是人们在实验研究新技术过程中,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传播媒体。较之印刷期刊.它对高科技的依赖性更强。印刷期刊诞生时,西方资产阶级产业革命还处于孕育期,从这个角度讲,它还不能属受技术手段的推动而产生。电子期刊的产生,处于人类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在技术实验中产生了电子期刊,电子期刊对技术的依赖程度远大于印刷期刊。人们在描述电子期刊时,也往往把它界定为应用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开发的新一代文献。电子期刊从诞生之日起,就显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据英国图书馆协会统计:1994年其馆藏电子版期刊174种,到1996年上升为517种,两年增加343种.增幅为197%。目前这种增长幅度更大,据估计目前Internet上共有9000余种电F期刊,电子期刊产生发展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
无电感D类音频应用实现极低EMI的技术方案 导读:
功率电感和铁氧体磁环的价格差异显著,这推动了 D 类音频放大器滤波设计步入无电感时代。但同时,在铁氧体磁珠的作用下,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会急剧飙升,从几千赫兹增加到几
白光和彩色光智能照明系统解决方案高亮度LED为照明产业带来了持续的变革,它为包括白光和彩色光设计在内的各种照明系统增加了更多的灵活性与智能化。这些照明系统使设计人员既能动态控制色温,又能在白光应用中保持高的显色指数(CRI)。此外,
文化传递模式引发文化生产方式的改变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发展,印刷媒介的存在形态逐渐多样化。在新媒介的使用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随之发生转变。未来不再是当今的简单延续,而是现在的发展之果。新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