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 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 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由 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印刷媒介是以 文字印刷物为载体的媒介,是印刷术发明后人类 重要的信息存储和传播媒介。因此,阅读是文字 产生尤其是印刷媒介形态下人类获取知识、信息 的一种重要方式,并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如今,网络媒介发展迅速,其浩如烟海的信息资 源,为人们传递、使用信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借 助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来获取信息与 知识、完成意义建构的网络阅读,对传统的文本阅 读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网络阅读以其阅读过程的 互动性、阅读环境的开放性、阅读内容的丰富性等 优势而颇受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青睐,大有替代 印刷媒介阅读的趋势。伴随着人们的阅读行为由 基于印刷媒介的文本阅读逐渐转变为基于网络媒 介的超文本的解读,即阅读对象的改变,阅读主体 结构、阅读方式、阅读性质以及阅读心理和功能价 值等方面也相应地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媒介形态 的变迁导致了阅读行为的嬗变。
l 媒介形态:阅读行为存在的基础
媒介形态即媒介的生存状态(包括媒介的外部 形态和作为内部结构的传播符号)、生存依据、媒介 的传播方式方法(包括受众接受媒介信息的形式和 途径)以及由此展示的媒介功能与特征。自文字产 生以后,人类的阅读行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阅读媒 介形态之上的。媒介形态不同,其所赋予的信息和知识载体的文本形式各异,阅读的行为方式也就差别。历史上,甲骨、青铜器、莎草纸、羊皮、竹简、缣帛、纸张等都承载文字符号,充当过阅读文本;现今的胶片、磁带、光盘、网络也是阅读文本。社会发展的同一时期存在着多种文本形式并存的情形。
印刷媒介在传播信息时具有不同的具体形式, 它包括书籍、杂志、报纸以及打印文本。文本形式不 同,人们的阅读行为即有区别。书籍是印刷媒介存 在的最重要的方式,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其 中产生了众多经典,颇具权威性,成为印刷媒介时代 人们阅读的首选。书籍的阅读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为 重要且持续时间长久的精神活动。杂志的产生是更 为晚近的事,它的及时性和周期性使它区别于书籍, 并在专业性、生活服务和流行时尚方面具有自己的 特色,有着较为固定的读者。报纸适应于人类对信 息传递的快节奏而产生,以刊载新闻时事和对最新 事态发表评论作为主要信息内容,出版频率密集,适 宜于读者片刻闲暇时的阅读。有调查显示,“一般阅 读以报纸为主,文化程度和书籍的阅读是正比关系, 和报纸、杂志阅读是反比关系。相比较而言,女性更 喜欢阅读杂志。”“文化程度和书籍阅读成正比关系, 即文化程度越高,选择读书的比率也越高;文化程度 和报纸、杂志阅读是反比关系,即文化程度越高,阅 读报纸、杂志的比率较低。”打印文本也可称是印刷 媒介。同书籍、杂志等一样可以批量印制。但与书 刊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这种媒介形式缺乏大众传播 中“把关人”——编辑——的控制,因而是一种“非正 式印刷品”。读者的阅读也就少了“敬重感”,文本流 传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当今最发达的电子媒介莫过于网络媒介。网络在信息传播、休闲娱乐以及快捷便利的沟通和交流方式方面正越来越深入地融入人们生活,甚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印刷媒介以文字所记录的语词、语句所串联起来的文本为基本存在方式。基于印刷媒介的阅读又称为文本阅读;网络媒介中阅读的文本是超文本,以非线性的方式组织信息,即先根据各单元文本的内容将信息划分为一个个线性单元或“节点”,然后依照各单元之间内在的语义关系或“链”连接成网络。基于网络媒介的阅读行为即表现为超文本阅读。由文本阅读发展到超文本阅读是一次重大的嬗变,这一嬗变源于媒介形态的变迁。
2媒介形态变迁:阅读行为嬗变的根本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人类现已经历了三次大的 媒介形态变革:口传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每 一次媒介形态的变化虽都直接得益于传播技术的变 革,却是社会文化发展对大众传播方式提出的必然 要求。接触媒介和使用媒介已成为个人与社会交往 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每一次媒介形态的变迁都 伴随着社会文化及传播者心理的相应变化,促使着 人们以新的方式认识自己和看待世界。而这其中, 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构成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部 分,它们对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影响巨大。梅罗维 茨在其专著《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 响》中,详细比较了印刷媒介与电子媒介对社会场景 的不同塑造。他指出,印刷媒介有利于形成社会场 景之间的隔离,从而促成知识的垄断和权威的得势。 电子媒介则倾向于打破隔离,融合社会场景,从而模 糊角色,消解权威。同时,媒介形态的变迁,使人类 阅读行为得以进行的文本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文 本形式发生质的变化,阅读行为随之而变。美国著 名的文化理论家丹尼尔·贝尔曾说过,从20世纪下 半期开始,人类已经从以读和写作为接受知识的主 要方式,转变为以看和听为主要的方式。这都得益 于传播技术革新后文本形式的改变。印刷媒介时 代,人们阅读的纸质的传统文本,是按照一定的语 义、语法、文本规则、规律建构起来的,即是按线性顺 序组织信息,人们只能按顺序(章节或页码)依次阅 读文本内容。即使有图像(如插图),也是静止不动、 平面而非立体的。网络媒介时代,人们面对的是超 文本,是一种全局性的信息结构和文本模式。它将 不同的文本通过关键词建立链接,使得文本得以交 互式搜索。超文本的阅读对象从单纯的抽象化的文 字文本扩展为图像、声音、三维动画等多媒体。因 此,在超文本阅读中,读者在对文字进行解读的同 时,对图像、符号和声音的关注也占据相当大的比 重。此外,从总体上看,传统纸质文本是“以经典为 中心的,经典意味着权威性、稳定性、与主流意识形 态的一致性”;超文本“就其主导趋势是非经典的,因为它所依赖的网络出版系统给予非经典性的作品以出版的机会、非经典性的作家以成名的机会,并且,改变了追求永恒、垂范后昆的观念。”从文本的阅读到超文本的阅读,由此带来了阅读主体结构、性质、方式及心理、阅读功能价值等阅读行为要素的变化。
3媒介形态多元化:未来阅读行为多样性的归宿
不可否认,网络媒介确实对印刷媒介等传统 媒介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媒 介就可以替代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而一统 天下。每一种媒介的产生、发展都有其必然性,也 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地位。美国传播学者罗杰· 菲德勒认为,“新媒介决不会自发地和孤立地出 现——它们是从旧媒介的形态变化中逐渐脱胎出 来的。”在论及媒介演进与共同生存时,他说:“一 切形式的传播媒介都在一个不断扩大的、复杂的 自适应系统以内共同相处和共同演进。”保罗·利 文森发现的“补救性媒介”现象认为,每种新媒介 都是对旧媒介的一种补救。这种补救虽然会产生 新的缺陷,但总体上媒介的发展会越来越符合人 性的需求。因此,传统媒介会在很长时间内与网络媒介共存,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自己的生存方式。与不同媒介形态相伴随的阅读行为之间的关系自然如同“如影随形”,不可分离。
印刷媒介作为历史最悠久、最大的已有知识和 文化的载体(这是由印刷媒介以及现有媒介各自的 特点所决定的),具有网络媒介无法替代的优势,它 的媒介形态的基础性地位是不会改变的。在当今 乃至未来社会,多元媒介形态相辅相成,人们阅读 行为的多样性、共生性将是主要特征。因此,我们 对基于网络媒介的阅读行为在看到其优势的同时, 更应注意到其不足——网络阅读所带来的人文内 涵的丧失。过分依赖于网络阅读,会造成文本阅读 的弱化,使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成为一种“快餐模 式”,这必然使人们的知识水平下降。网络阅读也 不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美国全国教育改革 评议会(NAEP)试图解释为什么年轻一代人的写 作技巧越来越低劣,原因是“文化变得越来越不以 印刷物为导向了”。“印刷和缓慢的线性阅读所代 表的一系列事物看来乏味而且无趣,许多教育者说 我们的学生阅读、分析或写作的能力越来越差,谁 能够怪罪他们呢,这世界上他们所遇到的一切都给 他们这种信号,电子通信才是潮流。”随着技术的飞 速进步,文本形式会有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对阅读 行为的认识也应该从对阅读客体——文本的关注, 转向对阅读主体——人的关注,毕竟对社会的作用 是通过人来实现的。我们只有深刻理解了读者的 阅读行为,才能更切实际地完成阅读行为的社会作 用,这对于人类的未来发展往往是至关重要的。
太阳能LED自动照明系统的原理与设计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加剧,化石能源危机时代的降临,能源使用成本面临上涨压力。世界各国都在寻求解决能源危机的办法,一条道路是寻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另一条是寻求新的节能技术,降低能源的消耗,提高能
[开关电源]两个不同电压源怎么共地?一个是由USB接口提供的3v电压,另一个是提供芯片电压vcc的外接12v电压,都是直流电
这两个电压可以直接共地吗?会不会有干扰
可不可以加入光耦继电器隔离干扰,怎么解决?
小白一个,求
TPS65142环路补偿设计考虑因素
TPS65142器件为笔记本电脑TFT LCD面板的偏置功率和WLED背光提供一种紧凑型解决方案。这种器件拥有一个升压转换器、一个正充电泵稳压器以及一个负充电泵稳压器,用于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