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胶印的发展趋向
对印刷史稍作追溯就会发现,上世纪60-70年 代,发生了以“冷”代“热”,即使用活字的铅版印 刷工艺被使用照排和制版工艺的平版印刷工艺取代 的大变革,实现了当今平版印刷的普及。60~70年 代使用单色机和双色机进行彩色印刷,自70年代起 被4色机取代。80年代初,出现了油墨预设、自动 换版等装置,胶印机上配置了自动洗橡皮布和洗胶 辊的机构,接着实现了胶印机的高速化、在线上光、 连机作业,利用CIP3等实现了与数字技术的融合。 随后,自进入本世纪以来,继续向双面多色和大规 格化方向发展。在技术进化的同时,销售额和产量 也在不断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80年代的 “胶轮热”;90年中期始于DTP并向CTP进化的潮 流:在机CTP以及DI印刷机的问世;接下来是数 字印刷机⋯⋯这些背景的出现,使印刷输出方式变 得丰富多彩。
2印刷业务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当今印刷业务的相关环境中,会带来大的影响的 外在因素是什么?笔者以为有如下几个因素:一是 “特别低价”的成本要求;二是连“针眼”、“脏点” 都不允许出现在印品上的过高的印刷质量要求;三是 上流部门由于数字化进展,外在影响因素影响相对缓 和,时间因素常常让后工序来承担责任,即所说的 “速度”要求;四是在成本降低要求上还加上一 条——生态要求。也就是在通常所讲的Q(质量优 良)、C(成本特别低)、D(交期短快速)上又加上 E(生态标准)。这些尽管不是什么特别新的东西,但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成了过度和过激的要求。
与此相对的,影响我们从业者的内在因素是什 么呢?为了与“低价”要求相对应,就要提高产能 和效益:为了与“过度”和“过激”的质量要求相 对应,就要配置检测装置和建立相应体系;为了与 “快速”要求相对应,就要购进高印速、带有能短时 间更换印刷活计系统的设备。在生态要求对应方面, 尽管印刷企业正在采取诸如使用无水印刷、获得森 林认证以及对各种纸张、油墨进行生态认证的举措, 然而顾主的要求还在不断“加码”。
与单张纸胶印相关的影响因素是,内在成本上 升对经营形成压力,不仅由于通货紧缩的经济形势, 而且还包括“去活字”、“去纸张”、“以数字为轴 心”等因素,使印刷企业陷入生产过剩的泥沼中, 因此出现了“确保订单”的竞争。为了从该反漩涡 中脱身,必须做到:
1)设备投资:通过配置优于其它公司的设备实 现差异化:
2)生产现场的改善:通过工序的缩短和成本降 低活动来提升效率、减少成本;
3)高付加值技术的获取:关于购买技术(尽管 价高,但能买来)和服务的解决方案;
4)工作流程整体优势的提示:
如果实现了与~站式服务、数字印刷的融合化, 利用这种融合与其它公司竞争,构建以差异化为目 标的竞争优势,就不必一味取悦于客户。
在实际的经营中,重要的是需要明确“什么是 必要的,什么是应该的”的问题,明确之后就是要 尽全力“实施”。虽然口头上说“要做的工作我清楚 了”,但有很多实际场合因下不了决心而不能付诸实 施,所以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尽管企业规模大小 有别,但都应立即着手进行企业的变革或改进工作。
3 drupa 2008之后数字印刷机的发展
drupa 2008已经过去两年了。在展会之后,情 况并未如预言的那样发展,数字印刷机在日本国内 远未生根发芽。不仅如此,因2008年9月雷曼兄弟 公司破产造成的世界性冲击,印刷机的生产和出货 台数急剧滑落,印机厂商陷于艰苦鏖战状态中。
让我们回顾一下两年前的状况。在欧洲,由于 过去没有商业胶轮这种机型,为了追求印刷的高效 化,单张纸胶印机的大尺寸化(VLF型)进~步取 得进展,POD(按需印刷)设备将卷筒纸驱动和在 线加工设备集于一身并达到了实用化水平。在北美, 以使用传统的卷筒纸胶轮机的大批量印刷为主流, Web to P“nt(网络印刷)开始实施,小批量、可变 印刷的市场已经形成。
在此期间,日本由于景气低迷,设备投资遇冷, POD(按需印刷)没有起色,目录产品不足,仅有 小批量印刷产品的市场需求得到开发,POD发展处 于低谷。一些印刷企业在过去数年间构建起来的 Web to Print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以至成为了业 界谈论的话题。
媒介形态变迁与阅读行为的嬗变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 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 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由 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rdq
[开关电源]DCDC升压IC 输出纹波较大遇到一个DCDC升压IC,做LCM模拟电压供电,该路上使用示波器量到波形如附件,功率电感从1.0换到10uH,输出电容换到22uF,尖峰脉冲都不见得减小,都无法保证输出波形平缓。
还有什么其他
e络盟推出凌力尔特全系列电源管理和数据转换演 e 络盟日前宣布供应凌力尔特全系列演示板,为工程师提供完整解决方案进行系统性能评估。该系列产品涵盖 1,000 多种开发套件,其中包括一系列面向电源管理、数据转换、电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