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印刷原理及工艺”课程建设奠定的基础 上,“印刷原理”课程建设町参考以下思路:
1) 按照“印刷原理”课程的定位和内容要求, 提炼出“印刷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
2) 除原有课程理论主要涉及的平版胶印外, 要研究同属模拟印刷的柔性版印刷原理、凹版印刷 原理和丝网印刷原理;
3) 各种模拟印刷方法原理研究和总结的基 础E,进一步归纳、研究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模拟 印刷原理,形成超越具体印刷方法的模拟印刷原理 体系;
4) 针对现代数宁印刷方法,研究完全不同于 模拟印刷的数字印刷原理,建立起数字印刷的基本 概念、机理和理论体系,与模拟印刷原理一起形成 完整的“印刷原理”课程体系。
“印刷原理”课程的建设不仅是一门课程的内 容建设,最重要的是理清课程各内容之间的相互关 系,探索印刷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出理论内容的 科学发展规律。同时,辅之以验证印刷理论的验证 性实验,具有研究性的创新性实验,以及融会贯通不 同内容的综合性实验,将“印刷原理”课程建设成为 体系完整、知识内容丰富、技术理论严谨、学科基础扎实和应用信息全面的印刷工程专业核心课程。
3.2“印刷工艺”课程
“印刷工艺”课程的基本定位是专业特点较强 的应用型课程。应用型课程的特点是依据专业的 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应用领域的人才需求, 特别是目前应用领域中的技术发展和产品生产线, 有针对性地讲授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技术和方 法,以及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具体方法和规律,培 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印刷工艺”课程是在印刷原理和其他专业基 础课程的基础上,以印刷品质量和印刷生产效益为 基本目标,协调具体印刷过程中使用的印刷材料、 印刷设备、印刷环境和操作人员等印刷生产的重要 工艺参数,寻求印刷工艺参数匹配的最优化,实现 印刷生产的最优化、印刷品质量的最优化和印刷生 产效益最大化的工艺设计课程。
“印刷工艺”课程的建设可参考以下思路:
1) 清晰定位课程的属性,界定课程的内容,依 据现代印刷生产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和调整课程 内容,走在印刷生产技术和工艺应用的前沿;
2) 以印品质量和印刷生产效益为基本目标, 在印刷专业基础课程(如印刷材料、色彩学、印刷 设备和印刷原理等)的基础上,分析印刷生产中的 材料、设备、环境和人员因素,掌握合理选择印刷技 术的方法;
3) 抓住印刷过程中保障印刷乍产的关键工艺 环节,探索主要工艺参数的设定与调整,理顺复杂 多因素影响的工艺参数优化方法与规律;
4) 以系统论的理念搭建印刷工艺的流程平 台,探索印刷工艺流程与重要参数制订的基本规 律,明晰印刷品生产中科学合理的工艺设计方法;
5) 能够发现和分辨印刷品和印刷过程中的实 际问题,运用印刷原理的知识和工艺手段,解决印 刷生产故障,实现印刷工艺参数的最优化和印品质 量、印刷生产效益的最优化。
印刷工艺课程建设的最大特点是它与实际印 刷生产紧密联系。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应思路清 晰,有条理地阐述印刷生产中的各个关键环节和主 要参数,注重关键参数的设定和调整方法;在内容 上充分运用印刷材料、印刷设备、印刷质量等基础 理论知识,能够针对不同印刷品的特点与要求,掌 握具体印刷材料的选用、印刷设备的选型和印刷质 量的检测等基本技能;在结果上能清楚印刷工艺的 设计思路、步骤和方法,提高印刷质量和印刷生产效益,解决影响印刷工艺顺畅运行中的问题。同 时,结合锻炼印刷工艺设计能力的“印刷工艺课程 设计”教学环节,以及锻炼实际操作能力的“印刷 工艺实习”教学环节,将理沦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践 锻炼统一,建立起印刷工艺的思维、动手、设计和优 化的完整应用体系,实现学以致用的较高境界。
3.3与前后续课程之间的关联
“印刷原理”和“印刷工艺”课程与前后续课程 出现适当的重叠覆盖是正常的,也是使课程内容有 机衔接的必要保证。但基于课程不同的属性及定 位,即使相同的内容也必然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 达到不同的讲授目的。例如,“印刷材料与适性” 课程在介绍材料的印刷适性时,注重材料自身的特 性和材料改性对印刷需求的适应性,多以材料的静 态特性为主;而“印刷原理”课程在介绍印刷材料 的印刷适性时,注重不同材料相互之间的关系,以 高速印刷情况下的特定动态特性为主。再比如,在 介绍印刷品质量检测时,“印刷品质量标准与检 测”课程以检测原理、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标准 为主,“印刷工艺”课程则以具体的印刷品质量检 测指标、检测精度和检测应用为目标。由此可见, 课程的定他决定课程应讲授的内容和内涵。
一款四象限 DC/DC 开关稳压器的实现 引言在很多电子系统中,有必要为特定类型负载提供双极性(正和负)电压或电流。需要双极性电压/电流的负载包括FPGA体偏置应用、热电冷却器、DC电动机以及其他很多类型的应用。有很多传统方法可为负载提供双
无线SoC的信号完整性分析廉价消费类无线设备日益增多的功能要求更高的集成度。大型数字IP,如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加密引擎,需要与“电源控制、数据转换”等模拟模块和“LNA、VCO、混频器”等射频(RF)模块整合
配合移动设备不同充电应用的全面保护方案 采用电池供电的移动设备如手机、数码相机、手持全球卫星定位(GPS)系统等,在日常的充电/供电应用中,它们的电池都面临着正向/负向过压、过流等众多风险,故需要安全且小巧的电池充电管理,以尽可能的使电池